最近又看到有反性弱勢人士一直在嘴「愛滋病已經是台灣青少年10大死因」,因為好奇,所以去查了一下。
結果發現,網路上除了101年的新聞,就再也找不到其他資料,而新聞都是說「愛滋病首次進入青少年(15~24歲)十大死因」。
愛滋病已經是台灣青少年十大死因第十名,那大家知道那年新聞這樣報,究竟有幾個青少年死於愛滋嗎?
7個。
沒錯,就是七個,而且其中還有一半是100年的延遲通報,也就是統計上他們根本應該歸在100年的數據當中。
青少年前三大死因是事故傷害、蓄意自我傷害(自殺)和惡性腫瘤,這前三名就已經佔了所有死因的七成以上。
那些反性弱勢人士口口聲聲說要保護我們的下一代,說要救救我們的青少年,那是不是請他們多關注一下青少年的事故傷害和自殺問題,而不是一直拿著個位數的「第十大死因」天天在那邊做文章,浪費社會輿論的動能與資源。
目前只有101年的資料有寫到愛滋病是青年十大死因,後來幾年就根本找不到青年十大死因的列表了,衛服部也都只有公布青年前三大死因。我很好奇,就只有101年的愛滋病恰好是青年十大死因之一嗎?為什麼後來就不公布青年十大死因了?為什麼100年以前和102年以後都只有公布青年前三大死因,只有101年還特地要公布前十大?前十大的後面幾名都是個位數,這在統計上是有什麼意義嗎?
這種國家機關針對某一族群議題的操弄手法,我很想直接把他算做是系統性歧視,因為實在是太莫名其妙了!